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负的债务原则上都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因此,即使双方已经离婚,您也可不可以起诉任何一方或者同时起诉双方要求偿还债务。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的,或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在承担责任的方式上,夫妻“共同偿还”的责任是连带的清偿责任,不论双方是否已经离婚,均得对共同债务以夫妻共同财产、自己所有的财产清偿。债权人有权向夫妻一方或双方要求清偿债务的部份或全部,它不分夫妻应承担的份额,也不分先后顺序,夫妻任何一方应根据债权人的要求全部或部份承担债务,一方财产不足以清偿时,另一方负有清偿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千零八十七条
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对夫或者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千零八十九条
离婚时,夫妻共同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或者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现在不仅有商业贷款还有个人消费贷款,可能很多人对个人消费贷款不是很熟悉,其实个人消费贷款很简单,它就像信用卡一样主要用在个人的消费上,正如有些家庭较为困难的学生办的一般助学贷款一样。当然任何贷款都有它不同的分类,那么个人消费贷款种类到底有哪些呢?下面小编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
个人的消费贷款的种类
1、个人买房按揭贷款:是指个人购买住房(商用房)向银行申请贷款。
2、汽车的消费贷款:汽车的消费贷款是银行对在其特约经销商处购买汽车的购车者发放的人民币贷款。
3、个人住房装修的贷款:居民用于自有住房装饰装修向银行申请贷款。
4、大额耐用消费品贷款:指借款人因购买大额耐用消费品向银行申请贷款。【大额耐用消费品是指单价在3000元以上(含3000元),10万元以下(不含10万元),正常使用寿命在两年以上的家庭耐用消费品,包括家用电器、家具、健身器材、乐器等。】
5、个人出国留学、务工贷款:
1〉个人出国留学的贷款:是指银行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受教育人就读境外大学预科、大学或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所需的保证金及学费和生活费用(包括出国路费)的人民币贷款。分为在获得出国签证前的出国留学保证金贷款和获得出国签证后的留学教育贷款,其中出国留学保证金贷款是用于受教育人出国留学保证金所需资金的贷款。
2〉个人出国务工贷款:是指出国务工者向银行申请贷款时。
6、子女上学贷款:居民为其子女上学申请贷款时。
7、个人经营贷款:是个体工商户或个人独资企业因生产、经营周转的需要向银行贷款。
银行或其它金融机构采用信用、抵押、质押担保或保证方式向个人消费者提供贷款为个人消费信用贷款。个人消费信用贷款条件有哪些呢?申请人年满18周岁,无不良记录,有固定工作,具有偿还本息的能力,符合以上个人消费条件的申请人,可携带有效身份证、居住证...想要了解更多关于个人消费信用贷款的条件有哪些的知识,跟着小编一起看看吧。
个人消费信用贷款条件
1、年满18周岁;
2、持有有效身份证;
3、无不良信用记录;
4、有固定工作证明;
5、盖有单位财务章的收入证明;
6、其它财力证明,如房产、汽车、股票、债卷等;
7、社会养老保险证明;
8、提供两名联系人。
个人消费信用贷款申请材料
1、本人有效身份证件;
2、居住地址证明(户口簿等);
3、个人职业证明;
4、借款申请人本人及家庭成员的收入证明;
5、银行规定的其他资料。
个人消费信用贷款流程
申请→贷前调查→审查、审批→签订合同→办理保险、公证、担保手续→发放贷款→贷款偿还→清户撤押
一、贷款利率如何计算 是怎样计算的
人民币业务的利率换算公式为(注:存贷通用)
1、日利率(0/000)=年利率(%)÷360=月利率(%)÷30
贷款利率 (2张)
2、月利率(%)=年利率(%)÷12
二、银行可采用积数计息法和逐笔计息法计算利息
1、积数计息法按实际天数每日累计账户余额,以累计积数乘以日利率计算利息。计息公式为:
利息=累计计息积数×日利率,其中累计计息积数=每日余额合计数。
2、逐笔计息法按预先确定的计息公式利息=本金×利率×贷款期限逐笔计算利息,具体有三:
计息期为整年(月)的,计息公式为:
①利息=本金×年(月)数×年(月)利率
计息期有整年(月)又有零头天数的,计息公式为:
②利息=本金×年(月)数×年(月)利率+本金×零头天数×日利率
同时,银行可选择将计息期全部化为实际天数计算利息,即每年为365天(闰年366天),每月为当月公历实际天数,计息公式为:
③利息=本金×实际天数×日利率
这三个计算公式实质相同,但由于利率换算中一年只作360天。但实际按日利率计算时,一年将作365天计算,得出的结果会稍有偏差。具体采用那一个公式计算,央行赋予了金融机构自主选择的权利。因此,当事人和金融机构可以就此在合同中约定。